炽衲读书楼

字:
关灯 护眼
炽衲读书楼 > 弃暗投明 > 第一百七十一章 情报之差,黄雀在后

第一百七十一章 情报之差,黄雀在后


对于秦瑱来说,庐江之战,孙策是个外人。

因为孙策和刘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势力,互相之间没有太大影响。

他们设计,不需要考虑孙策的影响。

但某种意义上来说,孙策又是关联者。

因为庐江比邻江东,南接丹阳,地理位置极重。

孙策一旦知道此事,就不会没有反应。

而此时一听太史享给他带来的情报,秦瑱便是一异道:

“如此说来,在元复北上之前,孙策已经平定了吴郡?”

“正是如此,军师不知,孙策此次平定吴郡,可是做了好大事情!”

太史享像是说故事一般,对着秦瑱绘声绘色道:

“小子听说,孙策夺取吴郡之后,严白虎等众一并斩首。”

“此外还牵连了王氏、许氏两个大族,数百人口!”

“听说连尚在襁褓的婴孩也未放过,不分男女老少,接连被杀!”

“那血流入河内,几日不见水清,属实行事狠绝!”

听着这话,秦瑱不由暗想孙策终究还是对世家动刀子了。

在原本历程中,孙策对士族的态度可谓强硬。

由此也导致孙策一死,江东就陷入了分崩离析的边缘,是碧眼儿能屈能伸,方才给拉回来。

现在这个时间线上由于局势改变,孙策对江东士族更为铁血。

要是孙策能保持下去,那自然没问题。

可孙策若是遭逢意外,恐怕江东士族的反抗会来的更为剧烈!

想到此地,他不禁又在暗想历史上导致孙策死亡的刺客。

在原本历程中,孙策是遇刺而死,不过他对于这刺客的身份尚且存疑。

记载是许贡门客,但也有郭嘉策划的可能。

毕竟彼时曹操正在打官渡之战,孙策一统江东,正在谋划袭击许都迎取献帝。

这个特殊的时间点,老曹都有些害怕,郭嘉直接却判断孙策会死于匹夫之手。

一切举止都能说明郭嘉有动手的可能性。

只有郭嘉亲自参与了策划,才有这个把握说孙策会死于‘匹夫’之手。

故而秦瑱推断多半是两方协同动手,郭嘉说动了许贡门客并提供情报,趁机杀了孙策。

用最小的代价,解决了最大的问题。

现在随着局势不断变化,孙策的结局很可能迎来改变。

不过这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路,或许可以效仿此时,直接刺杀孙策!

但要行此事,有一个很大问题,他们的情报机构太过落后!

情报在争霸过程之中,可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
一般谋士设计之时,并不会通过凭空推断与臆测来进行设计。

大多数时候都是根据已知情报的基础上推演敌军动向,采取主动或者被动措施。

这也是他为什么要花大力气给老曹组建情报机构的原因。

穿越者的先知先觉是有限的!

当局势改变到一定程度,蝴蝶效应会导致这些先知先觉慢慢消失,甚至产生误导。

在这种时候,建立一个健全的情报机构,就十分重要了!

而建立情报机构需要消耗大量钱财和精力。

对老曹来说难度不大,可对之前的刘备来说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
因此他之前从来没给刘备提过情报机构之事。

可现在随着他们势力越来越大,情报机构的建立也越发迫切。

一如现在,他一离开了寿春,就像是半个瞎子一样,除了他能掌握的消息之外,对外界的一切细节都难已知晓。

这种感觉是十分痛苦的,就像战争迷雾一样,迷着他的眼睛,让他无法看清全局动向。

思虑之间,秦瑱再度看向了太史享道:

“元复可知孙策平定吴郡是在何时?”

太史享闻言,急忙对秦瑱道:

“约莫上月中旬!”

秦瑱一听,便是心中一跳道:

“上个月中旬便已平定?那之后孙策又是何等动向?”

须知他们出兵之时是二月上旬,他们的动的时候,孙策还在攻吴县。

而现在已经三月初了,庐江他确实是平定了。

可孙策那边却有大半个月的动向他不知道!

南边没有消息传来,他本以为孙策还平乱,没想到孙策已经早早脱出手来。

大半个月的时间,孙策要是回军,恐怕都到丹阳了!

一时间他不由皱紧了眉头道:

“即知孙策已经平定吴郡,尔等为何不报?”

太史享见他如此模样,便即笑道:

“秦君何故如此,孙策远在江东,自有父亲防备,秦君自无忧也!”

“实则我军已探知孙策平定吴郡之后,便即领军南下会稽!”

“我父领军在丹阳,孙策领军南下,若是回军,我军必然先知。”

“现在秦君已获庐江,随时可以南下增援,便是孙策回军,却也不惧!”

他自笑着,不由暗道秦瑱太过谨慎!

要知道他父亲和孙策大交道这么久,不用秦瑱担忧,他爹也会防备孙策。

再加上现在通路已经打开,刘备兵马可以源源不断南下。

若是真有什么异常军情,他爹自会主动求援。

现在可好,他们还不担忧,秦瑱这里反倒担心起来了。

可他如此想着,却见秦瑱神色已然越来越深沉,直到最后已是眯着眼睛,神色复杂,像是在思考着什么。

见得此状,太史享笑容逐渐淡去,不由开口道:

“军师何以这般模样?莫非小子言语冒犯?”

他见秦瑱神色不对,还以为秦瑱生气了,忙的询问。

可他话音一落,便见秦瑱沉声道:

“我且问你,敌军南下之后,若是以水军回军,需用几时?”

太史享见此,不由一愣道:

“军师此言何意?”

“敌军不是已经南下会稽么,怎会以水军回军?”

他自是疑惑秦瑱怎会如此判断。

要知道孙策如果要回军的话,完全可以从吴郡直接西进。

若是用水军,从丹徒直接出发,那速度更快。

只需要两天时间就能抵达了丹阳。

现在这样先南下会稽,再以水军回军,岂不是多次一举?

但他疑问之间,秦瑱却已经站起身来,朝外呼喝道:

“速速来人,与我传信!”

说完,他便看也不看太史享,便来到了案桌之上展开绢纸奋笔疾书,一边写着一边对沉声道:

“元复年纪尚轻,不知孙策厉害,此人千余兵马南下,便能攻下这偌大江东之地,岂是好相与的!”

“眼下汝父占据宛陵泾县,虽未通报已与我军联合,但汝父非常人,孙策自然惧其与我军联合!”

“若孙策未平吴郡便罢,如今平了吴郡,岂有不回军之理!”

“而他夺取吴郡却又率军南下,此等反常之举,安可无计?”

“此乃轻慢尔等之心,意欲声东击西之计也!”

“尔等只以为他一心南下会稽,岂不是正中敌军之计?”

“若他取水路从会稽返军,只需三五日便可杀至丹阳之地。”

“眼下我军刚取庐江,自也无力南下,子义没有防备,如何能抵御孙策兵马?”

“若叫丹阳为孙策复取,我军难以南下便罢,就怕子义现在也有危险!”

听着秦瑱的解释,太史享顿时身子一颤。

若依秦瑱之言,孙策岂不知早已经到了丹阳?

亏他还以为孙策尚在会稽,还不甚担忧。

可若是孙策已经到了丹阳,那可就出大事了!

想到此处,他只觉浑身燥热不堪,急忙起身道:

“小子这就返回春谷,知会父亲防备!”

而他刚站起身来,秦瑱便已先一步起身道:

“现在前去却也晚了,若依时间来算,我军刚取庐江,孙策恐怕已至宛陵!”

“眼下孙策已至,便汝一人前去,又有何用?”

太史享听此,一时红了眼眶,急忙回身道:

“可是吾父身处危局,小子为人之子,安能在此作视?”

他终究年少,未经大事,一见此状,顿时慌了阵脚。

秦瑱见状,却是上前拍了拍太史享的肩膀道:

“元复勿急,此事若我不知便罢,如今知之,定会想办法处置!”

“好在此次汝渡江北上,让汝父少些牵挂,不然此次孙策前来,若以汝为质,则汝父恐难行事!”

“眼下汝自在此处,休要自作主张,只要汝尚存此地,子义无牵无挂,虽不能胜,却也难至大败!”

对于太史慈的能力,他还是颇为信任的。

唯一需要担心的,就是太史慈的家小问题。

而太史慈只有独子太史享,只要太史享没事,太史慈就不会有太多牵挂。

即便城池陷落,也很难被孙策抓住!

相比太史慈来说,他现在面对的问题更为棘手!

因为孙策如果是用水军回军的话,那很可能已经看出了他们想要建立水军的目的。

一旦被孙策提前堵住春谷这一出河口,那他们的水军可就被堵死了。

没有水军,孙策就能用水军隔断长江,让他们兵马难以南下江东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兵力再强,也会陷入被动之中!

即便太史慈凭借刘繇的旧部帮助他们占据豫章,迟早也会被孙策所败。

这种情况,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!

因而在安抚了几句之后,待得传令士兵前来,秦瑱便交出令书道:

“现在立即分三支传信,一支通报秦翊,让他速与陈章回防,防备孙策偷袭历阳等城!”

“一支通报鲁肃,令他速速领军出巢湖,严密防备孙策水军!”

“一支通报子龙,速速回军皖县,准备随吾南下丹阳!”

“令传令城内诸将,即可整兵待令,不得有误!”

随着这一连串的命令下达,士兵急忙奔出府内。

看着秦瑱做完一切,太史享一时间也稍定下了心来。

不管怎样,起码他们父子还有刘备作为后盾!

秦瑱如此稳重模样,事情应该还在掌控。

但他并不知道,秦瑱此时心里也是颇为忐忑的。

一方面惧怕太史慈一个不慎死在了丹阳,另一方面也怕他们行事晚了一步,让孙策占到先机!

只是他身为军师,无论如何都要保持理智。

这种时候,谁都可以乱,但是他不能乱!

但随着他的信使行出之后,坏消息便在夜间接踵而至:

“军师,历阳急报,言说江上有大量水军行至!”

“报!刘勋枞阳大寨遭到敌军水军奇袭,先以被破,所有船只均被敌军水军所获!”

“军师,鲁肃都督传来信报,言说我军出河口上发现大量江东船只!”

“我军船只被堵在了巢湖之内,难以东进!”

“赵云将军传信,言说孙策已经夺回春谷,太史慈将军不知所踪!”

面对这一连串的坏消息,桥蕤等人自然惊骇,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。

而秦瑱面对此状,却是不由叹息。

正是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。

他本以为庐江既定,江东混乱,这一战得或全功。

现在看来,他高兴还是太早了一些。

周瑜加上孙策的组合,确实远比一般诸侯更为难缠!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