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5章
七十年代,社会结构和经济条件与后世大相径庭,社会阶层的划分也更为明显,穷富相差特别大。
在这一时期,所谓的“最低等的人”通常指的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、生活条件最为艰苦的群体。他们的居住环境简陋,很多人居住在拥挤的棚户区或老旧的里弄中,房屋破旧,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,如干净的水源、卫生设施等。在冬季,由于缺乏有效的取暖措施,寒冷成为他们难以克服的难题。食物方面,他们往往只能满足基本的温饱,新鲜蔬菜和肉类是奢侈品,日常饮食以粗粮和简单的咸菜为主。
在这个时代,由于国家整体经济条件的限制,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分配方式,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往往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。他们的收入微薄,往往依靠体力劳动或从事一些非正式的、低技能的工作来维持生计,如在工厂做临时工、在街道上摆摊卖小商品、或是受雇佣在农田中劳作。这些工作不仅辛苦,而且收入不稳定,难以满足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。
而这些人不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,也不是生活在乡下,那些有田有地的人。说的是那些介于城市与农村中间的人,这么一群人生活在郊区。
他们没有城里人该有的工作,没有农村人该有的地亩。他们只能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,艰难的活着。
沪市郊区,这里有着很具有特色的里弄,而李昂和白雨回城以后就住在这片里弄里。
对于这里的贫困家庭来说,往往伴随着一份沉重的寂静。当清晨来临,城里,乡下的人们忙碌于准备早餐、送孩子上学时,他们却在为生计的下一餐而焦虑。家中的主妇或许正在清点着家中所剩无几的米粮,盘算着如何让这仅有的食物撑过一天,甚至更久。男人,本应是家中的顶梁柱,却因找不到工作而只能整天无所事事,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人生的绝望。里弄的狭窄巷道,对于他们而言,不仅是居住的场所,更像是一种无形的牢笼,束缚着他们的生活和希望。
孩子们,本应是无忧无虑的年纪,却早早地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。在这狭小的空间里,一块废弃的木板、一根跳绳,甚至是一群蚂蚁的搬运,都能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。
在这里住的人全部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,李昂的父母是双职工,是这片里弄里,被人羡慕的对象。
但是因为李昂和白雨做的事,已经传的里弄大街小巷全都知道了。即便他们家是双职工,家境富裕,但也没有人跟他们来往了。
李昂更是因为这件事,回城了也找不到工作,没有任何人敢雇佣他。即便是放开了,那些小企业,哪怕是一个小餐馆,也没人会用他。
白雨更甚,作为女人。在那个时代给男人下药,做到两个人都废了。这样一个不知廉耻,败坏门楣的女人谁还敢要?就是白雨的娘家人也是和她断绝了关系。要不是白雨怀了李昂的孩子,要不是李昂已经废了,李昂也不会要她。
即便是这样,李家人并没有给他们好脸色。李昂虽然是李家唯一的高中生,但这样丢脸的儿子,他们肯本不想要。他们还有两个儿子呢,这废了一个不打紧的。
所以李昂和白雨回到沪市,只得到了一间破旧的杂物房,房子破的到处裂缝,小的两个人躺在木板上,就觉得拥挤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