厂房是街道出的,剩余的花销,都由孙凤琴同志自行垫付,这也是一开始就谈好的。
然后厂子产生的利润,却是要三七开,街道这边拿三,孙凤琴同志那边拿七。
对于这一条,街道这边肯定啥意见都没有,毕竟他们也就出了一个啥用都没有的大破院子。
而且未来任何一个人的工资,都和他们说不着,他们等于是就出了个破院子,就可以啥都不用管,坐等着分钱了。
虽然不一定能分到几个钱,但那五个待业青年的工资,又不用他们出,咋说,街道这边都是占便宜的一方。
周主任就是用这一套理论,把对三七开有意见的领导,给说服的。
至于这样的合作方式,合不合规,这时候还真没人较这个真,只要不用公家出钱,将来还能分钱,最重要的,还能解决街道最为头疼的待业青年就业问题,何乐不为。
啥叫钻空子,这就叫钻空子,在大家还没摸清形势的时候,穿越三人组的力量担当,孙凤琴同志,就已经开办了以个人参股的第一家工厂。
虽然目前这个厂子算上孙凤琴同志只有七个人,而且还没成型,就是个破院子,连大缸都还没买,但依旧让一家人很高兴。
尤其李如歌,她当然知道老娘算的是啥账,没看孙凤琴同志啥都不计较,街道不出钱只出人,还不管这几个人的工资,这些她都可以不计较。
但是,在股份分配上,也可以说是在权力分配上,因为这时候还没有股份制一说。
那肯定是谁掌握的分成大,谁的话语权就份量更重一些。
所以孙凤琴同志啥都可以不计较,就是在权力分配上,必须坚持要拿七成的话语权。
毕竟已经五十几岁的人了,还要重新再就业的孙老师,总觉得自己虽然力气依旧,但记忆力还是差了点。
五个待业青年的名字分别是,张秀丽 王学兵 李国庆 赵桂芝 刘刚。
不说别的,就说这五个人的名字吧,张王李赵遍地刘,这姓多好记啊,可她还是每次都喊错。
然后孙凤琴同志就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小卡片,上面写有自己的名字,而且上班还得来她这里,或者去王副厂长那里打卡,证明张王李赵遍地刘,都谁来了,谁没来,谁迟到了,这可都记着呢。
第一天,孙凤琴同志就和大家说好了,“来我这里上班,别看现在你们几个的工资才十几块钱,但以后,那就不好说了。”
几个人咋一听这话,都吓了一跳,心说不会还要少给他们钱吧?要真是那样,那他们还不如回去帮家里糊火柴盒了。
然后就听孙凤琴同志又道:“未来等咱们的厂子办起来,酱菜的销路好了,大家的工资肯定会涨,至于涨多少,这就要看你们大家都咋干了。”
孙凤琴看着几个人,眼睛从每一个人脸上扫过去,那副自信的眼神,就好似她说的事不是将来要发生的事,而是已经发生了,她现在正在和大家讨论的就是涨工资的事。
几个人一听还能涨工资,都为之一振,立刻打起了精神,听着孙厂长继续往下说。
“只要你们不偷懒,干的好的,我现在就敢说,保证你们以后的工资,不会少于你们家里最高的那位……”
张秀丽一听这话,忍不住打断道:“我爸在养路段上班,他是我们家工资最高的,一个月能开三十几块钱呢。”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